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中医学伴随着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由科学到哲学的过程。秦汉以后,国家统一,在中国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自然科学与人文哲学相互结合的“天人宇宙观”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文化与道家文化联系密切,首先来谈一谈道家文化的学术渊源。

1、中国文化的起源

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文字与文化学术的起源,“历代传统学者”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看法,就是“都在伏羲画八卦,为有书契的开始”。

中国文化源于伏羲时代,西北高原地区的渔猎社会;经神农时期,逐渐迁往黄河平原地区形成农业社会;最终在黄帝时期,对来自西北高原的中华文明进行“初期集成”,形成“黄河中心流域东北方的文化思想”;而黄帝也由此成为中华文化的共祖,目前公认的说法,黄帝上治天文历法,下究医药人文,对后世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易经》学系

自伏羲画卦开始,以黄帝为中心,最终由文王演绎八卦的《易经》哲学作为总结,逐渐形成了由早期以研究宇宙物理科学为主,演变为与人文学术相结合的“天人宇宙观”哲学体系,并成为后世道家思想(包括中医学)的主要学术渊源;这一学系被南先生称为“《易经》学系的文化学术”。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随着人类世界发展了几千年的古中医学更是高深莫测,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全世界的财富。由此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古中医学才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如何认识中医学,我想从历史学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首先,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华文化5000年没有断流,从黄帝时期甚至更早,中医学就伴随着文明慢慢成长,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比如,古埃及医学早就随着古埃及的衰亡而中断,古印度和古希腊、罗马医学也是如此。而中医5000年来实践和探索从未间断,大量的好东西被发现和传承下来。50个世纪所形成的丰厚积淀极其宝贵,类似于自然界中珍稀的基因库,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轻率否定传统中医学是愚蠢的。

其次,中医学有四大特征。5000年以来的中医学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大体上以2300~2400年前左右(春秋战国时期)为分水岭,之前可称为原始中医,之后则是传统中医。之所以以此为转折点,是因为传统中医的四大特征在这个阶段形成,直到今天没有太大变化。

第一个特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理念,第二个特征是以经络和脏腑学说为生理基础,第三个特征是以辨证论治为基本诊疗原则,以“望、闻、问、切”为基本诊断标准;第四个特征是以中药和针灸、推拿、正骨、气功治疗等为基本治疗手段。

  • 阴阳五行学说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是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通过阴阳家和道家的努力,形成较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
  •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五行学说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相生相克。其在战国时期也基本形成。

2、经络和脏腑学说是中医学中的生理学,经络和脏腑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经络指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脏腑指五脏和六腑,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其在战国时期基本定型。

3、辨证论治思想,辨证论治是贯穿于中医治疗整个体系当中的,中医治疗离不开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又称辩证施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过程。从资料上看,此应是形成于战国时期。

4、以中药和针灸、正骨、推拿、气功治疗等为基本治疗手段,中药即以植物、矿物、动物等为原料,针灸即以针刺刺激穴位,以艾灸刺激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治疗以中药为主,以针灸、正骨、推拿、气功等为辅助手段,古中医往往针药并用以达疗效。中医运用这些治疗手段以达到人体阴阳平衡。

最后谈一谈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相传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辩证理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论》等医术。张仲景采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中归结为“八纲辩证”和“六经辨证”。

唐朝孙思邈总结前人经验,出版了《大医精诚》、《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三书,后世尊称为药王。北宋著名儿科专家钱乙,著有《小儿药证直诀》,被后世尊称其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著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此外还有王叔和的《脉经》、皇普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王焘的《外台秘要》,宋代校正医书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元四大家等的医学思想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的持续发展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延续5000年而不断流,这正是中华文化魅力的所在。同样中医学文化也延绵5000年,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恒久、延续,在于它对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功劳,在于它为保障中华民族人民健康的功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中医药文化的延续发展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华夏大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这就避免了文化的中断和文明的破坏;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有利于形成相对和谐的家国环境;3、长期的大一统的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文化因素,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等,对国家的效忠,长期的思想封闭,忠君爱国思想深入人心;5、中华民族的家国思想根深蒂固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样中医药文化也是如此,作为新时期的中医学生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立足于传统,更要勇于创新。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Add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春节海报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ubscribe To Our Weekly Newsletter

No spam, notifications only about new products, updates.

Categories

On Key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