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正确的“喝药姿势”,记牢饮食禁忌

冬日,不少中老年人会开些中药养生滋补,增强抵抗力。服用中药时温度有什么讲究,一天喝几回,喝中药需要忌口吗?专家为你解码正确的“喝药姿势”。

喝中药并非越烫越好

不少人在喝中药时,习惯趁热一饮而尽,其实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适合热服。

实际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非常讲究,光服法就有10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冷服和热服。

一般汤剂均宜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可和胃益脾,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呕吐或食物中毒者服药均宜冷服,热证用寒药可以冷服;用来解表散寒的中药需要通过热服来帮助发挥药力。

饮食禁忌要记牢

服药时间和次数是由病情和药性决定的。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3次,病缓服两次,而危重时可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缓解病情。

老年人服用中药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滋补中药宜空腹或饭前服用,这样便于药物成分的吸收;服用对肠胃有刺激性的中药时,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药物对肠胃的刺激。

“老年人的肠胃功能相对脆弱,尤其需要注意。”此外,慢性病必须定时服药,使体内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服用中药时,饮食也要格外注意。服药期间应该少食用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服药者的消化负担。

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因为酒类、辛辣味食物属热性;鱼类、肉类食物厚腻易生热生痰,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

服用解表、透疹药时应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生冷、酸味食物会影响药物的解表、透疹作用;服温补药时,应该少饮茶,禁食萝卜,因为茶叶、萝卜的凉性及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功效。

Share: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Add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春节海报

Social Media

Most Popular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ubscribe To Our Weekly Newsletter

No spam, notifications only about new products, updates.

Categories

On Key

Related Posts